|
天津河西区供热服务实现从点煤炉到燃气锅炉供热的跨越发展从燃煤散烧到集中供热、从燃煤到燃气,再到人工操作到远程监控、自动化运行,仅仅经历了4年时间,天津河西区完成了从散煤供热是到天然气供热,再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这一系列的举措完成的时间很快,据天津燃气锅炉厂技术李艳了解,从在收费站排队缴费到微信便捷支付……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河西区热力工程服务有限公司的跨越式发展,代表着城区很基础民生的持续改善和提升,也成为供热系统不断升级换代的一个例证。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市民冬季取暖大多靠铸铁炉等老式炉子,也有部分单位自己烧小锅炉给办公室和职工住宅供暖。那时家家户户门口堆着煤球或蜂窝煤,生炉子烟熏火燎、费时费力,不仅家中灰尘满屋,还存在安全隐患。即便如此,取暖效果也差强人意。1999年,为了保护天津的绿水蓝天,也为了让更多百姓温暖、舒适、安全过冬,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三年热化工程”,给河西区的任务是三年补建供热面积260万平方米、热化率要达到80%。当时河西区虽是天津市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城区之一,但也存在着热源容量小、覆盖面积大,锅炉排污量高、效率低等问题,热化任务对供热人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2000年,河西区以陈塘庄热电厂为依托,采取建大砍小,逐年补建的策略,将补建任务逐年分配并细化到街道里巷、楼栋门口、一家一户;2001年,河西区把群众呼声高、工程难度大的小区作为重点,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两年总计完成补建331.7万平米,新建113.3万平米,三年热化任务两年超额完成,至此,全区集中供热面积已达1068万平方米,热化率上升到89.8%…… 2014年,河西区全力推进“煤改燃”,避免了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的产生,工人的工作环境也进一步得到了改善。为实现节能环保、生态文明,原先的“粗犷式”管理逐步转变为“精细化”管理,供热设备、技术随之不断革新,供热工作从过去的体力劳动变成了技术工作。现在公司员工近200人,其中有10多人具备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近10年间,水力平衡阀实现供热近端、远端同样温度;变频器实现水流量合理调整,进一步节能;烟气在线检测,24小时监控确保达标;低氮燃烧器改造,大幅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如今的锅炉房没有了上煤、除渣等环节,也没了储煤场、输煤带,而是通过电脑操控,采集数据、远程监控、自动化运行。管网运行远程监控系统将热源、换热站、管网、终端用户的信息,实时、准确、全面、高效地展现在管理人员的面前,确保供热运行科学决策、合理调配,进一步使管网水力平衡更合理,热量分配更均衡,居民用热更舒适。当然,“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供热质量、均衡供暖、节能减排的提升,还有更为贴近民心的优质服务。热线服务平台可以自动生成居民每年的供热、报修情况等,可第一时间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缴费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过去居民自行到收费站排长队缴,再到2014年起去银行缴。近几年,移动支付的兴起又实现了缴费不跑腿,排长龙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今年,公司有了自己的微信平台,有了技术保障和服务保障,居民足不出户便可通过微信轻松缴费。 改革开放以来,供热方式更新换代,变化翻天覆地,然而不变的是让百姓温暖、舒适过冬的初心和天变蓝、城更美的不懈追求。 |